零碳园区指通过清洁能源、碳回收技术等手段,在一年周期内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与抵消平衡的现代化产业园区。其核心目标是通过能源结构优化、能效提升和碳管理,推动园区绿色低碳转型。2025年6月,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》,明确支持有条件地区建成一批零碳园区,标志着我国零碳园区建设进入规范化阶段。

政策与标准
国家政策:
提出“单位能耗碳排放"指标,要求年综合能源消费量20万-100万吨标准煤的园区碳排放≤0.2吨/吨标准煤,100万吨以上园区≤0.3吨/吨标准煤,较全国园区平均水平(2.1吨/吨标准煤)下降90%。
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零碳园区纳入碳达峰第二批试点,计划建立一批示范项目。
地方实践:
云南、江苏等地通过“全绿电供给"“能碳管理平台"等模式推进建设,如云南省级统筹15个零碳园区,实现绿电直连和碳足迹精准追溯。
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出“一分钱绿电奖励"政策,激励企业低碳转型。
核心特征
1、系统性减排:整合能源生产、消费、产业运作等环节,实现从“孤立减排"到系统协同的转变。
2、差异化路径:工业区侧重清洁能源替代,科技园区聚焦技术展示,物流园区优化低碳运输。
3、创新驱动:推动可再生能源、储能、碳捕捉等硬技术,以及碳核算、绿色金融等软制度创新
技术路径
能源结构:以“源网荷储"一体化、绿电直连(如云南)替代化石能源。
数智化:利用碳管理平台和工业仿真技术优化碳排放监测。
产业协同:发展“绿电+先进制造业",如绿色铝产业碳足迹认证。
安科瑞企业数字化能碳管理平台方案

数据采集:实时采集企业和园区内的电、水、气、热等多种类能源数据,核算碳排放相关数据,实现对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全面监测。
智能分析: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,深度挖掘采集数据,分析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规律,识别节能潜力和碳减排潜力,为企业和园区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。
碳排放计量:基于ISO14064量化范围一和范围二碳排放,自动生成碳盘查清册,为碳核查和碳资产管理提供支撑。
系统结构

平台核心功能
1.“源网荷储"运行监控

2.能碳报表

3.协调控制策略

4.功率预测

5.经济调度

6.智能运维

除此以外,可以出具碳资产管理报告

通过构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,实时监测与数据整合,智能分析与优化调控,碳排放结算和碳资产管理,实现零碳园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