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来到江苏安科瑞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网站!
技术文章 / article 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技术文章 > 绿色神经网络:安科瑞企业能耗管理平台如何重构工厂能源代谢系统!
产品中心

product center

绿色神经网络:安科瑞企业能耗管理平台如何重构工厂能源代谢系统!

发布时间: 2025-11-06  点击次数: 0次

摘要

在 “双碳" 目标推进与工业绿色转型的背景下,企业能耗管理已从传统的 “事后统计" 转向 “实时监控、智能优化"。安科瑞作为能源互联网领域的企业,推出的企业能耗EMS3.0管理平台,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,构建了覆盖“数据采集——分析诊断——节能调控"的全流程解决方案,有效解决了传统能耗管理中数据滞后、分析粗放、节能措施难落地等痛点,为企业实现能源利用与低碳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。

双碳背景

发电侧的清洁替代、消费侧的电能替代是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的必然途径,企业内部的供配用电结构也将受到影响;1、企业内部分布式光伏、小型风力发电系统等新能源将大量接入。2、随着电动汽车的渗透率不断提高,企业内部将增加大量的充电桩。3、通过储能进行峰谷差套利,参与需求响应,实现柔性扩容,也可作为后备电源,储能系统成为企业内部电网的重要组成。因此未来企业内部的供配电结构将由源(市政电网、分布式电源)、荷(充电桩之类的可控负荷、电能替代新增的负荷、其他重要负荷)、储能、控制组成一个小型发、配、用“微电网"系统,我们称之为“企业微电网",实现双碳目标,用户侧的企业微电网是必然趋势。

企业现状

建设年代久、建设标准低

企业内部配电设施老旧,受限于原来的变电所空间、改造费用、审批手续,变压器扩容困难,难以支撑新增的大量电动车充电需求。

自动化、信息化程度低

缺少自动化、数字化的技术手段来实时监测整个内部电网的运行情况,分布式能源、储能的接入的风险不可见、不可控;尚未建立完整的能源计量体系,无从知晓碳排放的具体组成。

信息分散

企业内部跟配用电有关的系统多且分散,各个子系统由不同厂家建设,相互独立,无法满足未来企业微电网情景下的互通互动的要求,用户无法通过一个平台集中掌握整体供、配、用情况。

运维保障能力弱

企业自身对内部的供、配、用电情况运行保障能力弱,专业性不强,手段落后,未来企业的微电网更复杂,企业运行保障有问题。

解决方案

在源、网、荷、储、充的各个关键节点安装安科瑞自主研发的各类监测、分析、保护、治理装置;通过先进的控制、计量、通信等技术,将分布式电源、储能系统、可控负荷、电动汽车、电能路由器聚合在一起;平台根据电网价格、用电负荷、电网调度指令等情况,灵活调整微电网控制策略并下发给储能、充电桩、电能路由器等,保证企业微电网始终稳定运行。

平台功能

分布式光伏系统

电能质量系统

电力监控系统

配电房环境监控

智慧消防

电气安全系统

智能照明系统

建筑能耗监测系统

预付费系统

工商业储能监控系统

案例分享

某项目改造涉及园区内的1个开闭所、8个变电所、4个水泵房,改造对象涉及32台变压器、32面低压进线柜、185面低压馈线柜、68面电容柜、9个直流屏、14台水泵,以及变电所、水泵房的环境。

平台接入综合保护装置50多台、多功能电力仪表300多块、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60多个、电气接点温度传感器近4000个、震动传感器14个、温湿度传感器65个、水浸传感器50多个、烟雾传感器近30个,并通过IO模块采集了290几个光字牌、继电器、断路器等开关量信号,监测开关柜的近600个配电回路,采集各类遥测、遥信量共8万多个。

变电所门口安装有门禁系统,室内经改造安装了8台吊轨式智能巡检机器人,机器人配有可见光及红外摄像头,机器人巡检轨道总长300多米。

现场安装的各类仪表、设备均接入ANet智能网关,由网关完成协议解析、报警生成、逻辑控制、本地存储等边缘计算任务,数据经光纤网络上传至AcrelEMS系统平台。在变电所设置有大屏显示系统,对整个园区的供配电运行情况进行集中监控、统一管理。

本次改造针对变压器、开关柜、电容柜、直流屏、水泵等重要配电设备、用电设备安装了各类监测、保护、控制装置,实时准确感知设备运行状态,结合趋势分析,更易发现存在的问题,并将报警信息即时通过语音、短信、APP等多种方式发送给负责人,及时发现隐患并排查问题和解决问题,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。

总结

安科瑞企业能耗EMS3.0管理平台以技术创新为驱动,将数字化、智能化融入企业能耗管理全流程,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益,更助力其实现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。在 “双碳" 目标持续推进的背景下,此类能源管理平台将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具,为工业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。未来,随着 AI、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,EMS3.0平台还可拓展更多应用场景,如能源互联网协同调度、虚拟电厂参与等,为能源行业变革注入新的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