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政策加码:新能源从 “上网” 到 “消纳” 的范式跃迁
继 9 月份《完善价格机制 促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》政策落地后,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再发《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》,形成新能源消纳的政策闭环。这一纲领性文件标志着行业发展逻辑的根本转变 —— 新能源正从过去侧重并网接入的 “上网模式”,加速转向以消纳为核心的 “消纳模式”,产业发展的模式、规则与生态将随之重构。政策明确提出,到 2030 年需满足全国每年新增 200GW 以上新能源合理消纳需求,为碳达峰目标筑牢支撑,“消纳为王” 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遵循。
二、场景筑基:五大核心领域锚定消纳主力方向
指导意见清晰划定了新能源开发消纳的五大核心场景,构成行业发展的 “基本盘”:统筹 “沙戈荒” 基地外送与就地消纳、优化水风光基地一体化开发、推动海上风电规范发展推进省内集中式开发、拓展分布式新能源空间。这五大场景本质上围绕 “基地(集中)外送” 与 “就地(就近)消纳” 两大主线展开,既覆盖了规模化新能源基地的集中开发需求,也兼顾了分布式能源的分散利用潜力,成为未来风光消纳的核心承载载体。
三、负荷驱动:新业态创新激活消纳增量空间
“负荷为王” 成为新能源消纳新模式、新业态的核心关键词。政策明确支持新能源资源富集地区构建上下游协同的集成产业体系,推动绿氢、氨、醇等绿色燃料一体化发展,打造 “灵活负荷”;同时鼓励零碳园区建设、高载能产业西移、传统产业负荷灵活性提升,以及新能源与算力设施协同布局。这与此前虚拟电厂、绿电直连等政策形成呼应,通过激活工业、建筑、算力等多元负荷场景,为新能源消纳提供增量空间,也让负荷资源成为行业争夺的关键变量。
四、竞争重构:资源争夺成行业发展新焦点
随着 “消纳为王”“负荷为王” 的导向确立,新能源行业竞争逻辑已发生深刻变化。光伏、风电企业的业务拓展不再单纯依赖制造端产能,而是更紧密绑定五大核心场景与各类 “长尾负荷”,以场景需求驱动上游产能消化。与此同时,光伏、风电及储能成本持续下降,使得 “技术成本” 占比不断降低,而资源费、居间费等 “非技术成本” 占比持续提升,各类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,标志着行业正式进入 “资源争夺” 的全新发展阶段。
五、安科瑞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
AcrelEMS 3.0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对企业微电网分布式电源、市政电源、储能系统、充电设施以及各类交直流负荷的运行状态实时监视、智能预测、动态调配,优化策略,诊断告警,可调度源荷有序互动、能源全景分析,满足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数字化、安全分析智能化、调整控制动态化、全景分析可视化的需求,完成不同策略下光储充资源之间的灵活互动与经济运行,为用户降低能源成本,提高微电网运行效率。
2.1 平台架构
2.2 平台功能
系统总览
“源网荷储”等全量运行数据,存储展示、状态检测、运行告警。直观展示微电网系统电量、碳排、成本、设备运行等各类数据。实时呈现微电网电力数据流向和设备安全情况。
1)微电网运行监测
支持电站拓扑、光储充监控、环境监控、策略执行、收益结算、态势感知等。
2)功率预测
多源数据整合:基于气象数据、历史运行数据、电网数据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。
高精度预测模型:机器学习算法能够自动学习并适应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趋势,确保预测结果的准确性。
3)优化调度
基于能耗优、成本低和碳排放少的经济优化调度;考虑电网供电力平滑与电压稳定的安全运行调度策略;需求侧响应电网互动策略。
4)协调控制
5)碳排管理
对企业、部门、区域碳排进行监控;碳排统计、同环比分析;支持月、年碳排报表;生成碳盘查报告;
6)能源规划
基于负荷信息、设备信息、市场信息、地理信息等内容进行优化配置,提供经济的容量配置方案。
六、相关硬件
除了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外,还具备现场传感器、智能网关等设备,组成了完整的“云-边-端”能源数字化体系,具体包括高低压配电综合保护和监测产品、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、电能质量治理、照明控制、充电桩、电气消防类解决方案等,可以为虚拟电厂企业级的能源管理系统提供一站式服务能力。